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6-05-12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

摘 要:环境保护是当今面临的又一大难题.而环境保护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平衡.要做好这一切,须增强每个公民的生态意识.作为一名生物教员,在平时的授课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本文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生物教材对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生态意识,生物教学,加强.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达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再加上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地球,这个昔日人类温馨的家园,如今已是创伤累累,不堪负重.因此,如何唤起人们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在平时的授课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使他们深切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自觉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的重任而打下基础.那么在授课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呢 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注意挖掘教材中体现生态学知识的典型例子.

所谓生态学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生物学教材中就体现了有关生态学的知识.

(1)环境因素影响着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发育.

1,对生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就要被淘汰.因此,就形态结构来说很多生物都体现了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如鱼类的流线型和用鳃呼吸是适合水中生活的标记;鸟类的流线体形,体表覆盖羽毛,骨骼轻且胸骨发达,是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而两栖纲动物,幼体用鳃呼吸(因生活在水中),成体用肺呼吸(因生活在陆地上),更有力地证明了动物的形态结构受生存环境的制约,而在植物界同样也不例外,如树叶的片状结构和叶镶嵌现象,是为了争取光照,适应于光合作用的标记,沙漠中的仙人掌类植物,叶变态成叶刺,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于沙漠缺水,高温环境生活的标记.所有这些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形态结构,无不体现着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2,对生物生活习性的影响.

每年的九,十月间,大量的燕子就会从北方向南方陆续飞来以安全越冬,到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又飞回北方觅食.这是受环境气侯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典型侯鸟.除此之外,诸如鱼类的洄游,植物的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趋水肥生长,藻类,苔藓类植物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动物的节律行为,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等,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紧密的联系.

3,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影响.

在我讲授《腔肠动物门》时,很多学生对水螅的两种生殖方式感到不理解,其实,这是受环境条件制约的结果.又如植物界中苔藓植物中葫芦藓的生殖过程,植物必须在湿润(亦即有一定水分)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受精作用,繁殖新个体.甚至连一粒小小的种子从播种到萌发的过程,也无时无刻不受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教材中提到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形成的种种适应本身就是一种生物进化的产物,而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是不能脱离环境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作为一种选择作用,剌激了生物的多方位发展,这有力地说明了环境改造生物的一面.

(二)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还体现在生物的生命动亦能改变环境的一面.

在上叶的光合作用一节时.我提问一个学生:动物和人类时刻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并且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那为什么大气中的氧不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呢 学生答不上来.其实这应归功于自然界中大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氧气,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因此,大量绿色植物的存在对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听罢,无不感到保护森林,绿化环境的神圣使命.而做为植物界其它植物生物的开路先锋——苔藓植物,能够分泌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可以缓慢地溶解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的风化,促成土壤的形成,为万物的生长提供生命的摇篮,一提到细菌,不少学生往往就嫡系到多种疾病,从而误认为所有的细菌都是十分可怕.但殊不知,土壤中正是有了大量腐生细菌的存在,使得自然界中无数的动物遗体和人畜类尿都分成水分和无机盐等返还给自然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人把腐生细菌比喻为默默无闻却功勋卓着的环境清洁工,它们实为我们人类创造了优良的生存环境.

总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授课中,应向学生阐明,无论是毁灭生物,还是破坏生态环境,都必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导致人类的大祸临头.

二,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破坏生态平衡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加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必须造成干预自身的生态环境.现在,工业上"三废"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

1,天空中的杀手锏——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烧煤,发电厂等排出SO2所致.酸雨能使江,河,湖泊水质酸化,造成鱼虾死亡和灭绝,在陆地上,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森林大片枯死,农作物绝收,并危害人的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据载近年来南极上空出现直径上千公里的臭氧层洞.当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将增加,引起人们的各种疾病,并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3,温室效应出现.使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CO2及其它一些诸如O3,N2O,CH4等气体所引起的.而这些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是量燃烧和毁坏森林所致.气候的变暖将给人类及众多生物带来无限的灾难.其它诸如海洋污染,水资源告急等.众多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无不在急切的警告世人,生态的灾难并非危言耸听,人类若不及早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生物界面临的灭顶之灾将是指日可待!近年来,在太平洋沿域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而使自然界产生飓风,海啸,洪涝灾害等,使人类面临这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无不预示着当今生态问题潜伏着的巨大危机.

三,配合教材,宣传国家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等.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我国于197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法(试行)》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从理论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要有这方面的法制观念,在实际行动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我想,在现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动植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要更好地采取措施,除了要做好普及宣传和加大法制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把生态意识灌输到青少年一代头脑中去,使他们自觉地担负起爱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伟大历史使命.

【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设计: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人教版)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

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导入要有“磁力度”

实验教学过程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改中生物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生物教学设计:第二章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教版)

生物课改教学中的反思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及对策

生物教学学段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计划初一下学期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