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设计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3-03-26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创意开场白

设计一:课前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了自我健康状况调查。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交流一下。(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整理、记录,如下)

你得过什么病? 怎么得的?

腮腺炎 被传染

水痘 被传染

流感 体弱被传染

近视 不注意保护眼睛

贫血 挑食

心脏病 先天性

设计二:人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战胜疾病、完善自身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为了生存,人们既要同宏观的大自然拼争,又要同微观的各类细菌、病毒作战,其历史可谓波澜壮阔,尤其是在甲流感肆虐的今天,我们更要进行这场拼抢激烈的阵地战。如何付出极小的代价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和同学们探讨的问题。(出示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请大家想一想你周围的人曾经患过什么疾病,这些疾病都有哪些症状,是否传染呢?

1、背景资料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传染病流行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常见的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接触传染病等。

(2)什么是病原体?

病原体也叫“病原生物”,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如痢疾杆菌)、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立克次体(如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普氏立克次体)、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3)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接触传播又叫体表传播,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有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黏膜。

生物媒介传播主要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蝇、虱、蚤等)为媒介对传染病的传播。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传染病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

(4)哪些情况下的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HIV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低下,在空气中存活时间极短。在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也不会经过马桶、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5)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有哪些?

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淋病、流脑

病毒性传染病:流感、病毒性肝炎、狂犬病、艾滋病、“非典”(SARS)

2、知识梳理

(1)传染病的病因是由 病原体 引起的,能够在 人与人之间 和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 传染源 (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包括患者和携带者。)、_传播途径 (病原体_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后所经过的途径,例如 空气传播 、 饮食传播_ 、 生物媒介传播 等)和_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三个环节。

(3)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艾滋病毒的血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而传播。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4)预防传染病的流行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采取 综合措施 ,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主要环节,做到 综合措施 和 重点措施 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应采取不同措施来预防:如预防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要以 预防接种 ,保护易感人群 ;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为重点;预防淋病要以杜绝性滥交,切断传播途径 为重点。

3、 我的疑问

设计意图:预设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构建本节知识网络。

教学建议:(1)学生自学,完成习题;(2)教师到各个小组检查自学情况,并指导自学;(3)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过渡语:通过自学同学们对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的流行的基本环节以及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教学点1 传染病的概念与特点

传染病的病因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例1】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 )

A. 肺结核、糖尿病 B. 肺结核、甲型肝炎

C .色盲、甲型肝炎 D .糖尿病、色盲

【试解】 。(做后看答案,你真行!)

【解析】肺结核、甲型肝炎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所以属于传染病。

【答案】B

【学点训练】

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蛔虫病 B.贫血 C.高血压 D.近视眼

【解析】传染病是指由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疾病。贫血的原因有多种,如: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说明贫血不是由病原体引起,并且贫血不具有传染性,因而贫血不属于传染病;近视眼和高血压是由于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异常变化而引起的疾病,并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而且也没有传染性,因此近视眼和高血压也不属于传染病;蛔虫病是由病原体(寄生虫)引起的、并且具有传染性所以蛔虫病属于传染病。

【答案】 A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学生举例:让患流感病的人回家治疗;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②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学生举例:流感盛行的时候,我们应该经常开窗通风,还可以在教室里熏醋。因为流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保持空气流通,或用醋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都可以达到预防流感的目的。教师参与: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③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学生举例:流感盛行的时候,我父母会让我喝“苦甘冲剂”,我们还可以提前去注射流感疫苗,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也能达到预防的目的;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教师评价:有的同学结合亲身体会给大家分析,能活学活用很不简单,并且解释得很清晰,及时予以鼓励。)

【例2】对肝炎病人采取的下列医疗措施,各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什么措施?

①给病人服药治疗( ) ②对病人实际隔离( )

③对病人的衣物,用具进行消毒( ) ④给其亲属进行预防接种(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传染病

【试解】 。(做后看答案,你真行!)

【解析】本题考查对预防传染病措施的理解。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包过必要的消毒工作等;家人中有肝炎患者,给其亲属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A、 B、 C

【教学点4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1、 调查目的

了解当地常见的传染病的名称人、流行季节、周围被感染的人数以及社会、学校、家庭采取的措施。

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以前和现在常见的传染病(或者通过别人讲述等等许多途径进行调查)。

3、 写出调查报告。

4、 与同学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调查,掌握了有关传染病的一些知识,以便今后能正确对待传染病对待传染病及患者。

【例4】调查: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目的要求:

1、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基本情况

2、学习调查的方法

探究方案:

你提出的问题是: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传染病吗?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吗?

你作出的假设是:流行性感冒是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你设计的探究方案(参考教材P73方法提示)

探究结论:流行性感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设计意图:在学习传染病的知识时,学生联系实际中的例子,学以致用;同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及时补充、点评、质疑,教师引导和启发并适时补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过程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活跃,思维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

教学建议:(1)提出问题:①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②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2)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由学生举例说明、讨论、评价;(3)教师引导、启发并及时鼓励。(4)本节中的《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调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处理,也可以与练习中的第4题相结合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并举办墙报进行宣传。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病源体侵入人体时,人体就动员全部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与之进行斗争。但非特异性免疫较弱,因此在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人体调整生理防御反应,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④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表示如下:

学生举例:师生共同归纳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分 类组 成是否有专一性形成时间

特异性免疫

(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有,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出生以后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吞噬细胞等无,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生来就有

通过小组讨论,构建本章核心知识体系。

一、说明传染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传染病的病因是由 病原体 引起的,能够在 人与人之间 和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将病人隔离、诊断、治疗等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如消毒等。

(3)保护易感人群:锻炼身体、预防接种及一些其他保护措施。

二、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设计:扁形动物

生物教学设计:开花和传粉

生物教学设计:第一章第二节放线菌

生物教学设计:内环境

新课改中生物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生物教学设计:第四节 其他节肢动物

生物教学设计:第十一章第二节发育

基于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生物教学设计:高中生物答疑精选

生物教学设计:第九章爬行类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