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资讯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猕猴桃软腐病菌研究领域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课题组助理研究员李黎在猕猴桃软腐病菌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病害》杂志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猕猴桃细菌性及真菌性病害的发生情况日益突出。作为猕猴桃果实贮藏期的一种常见病害,软腐病的发生会加速猕猴桃的腐烂,导致贮藏、转运、销售期间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人员对收集自国内11个省份的猕猴桃软腐病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运用生物学特性观察、致病性测定及ITS分子鉴定等方法,发现引起中国猕猴桃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是拟茎点霉菌、葡萄座腔菌、链格孢菌、盘多毛孢菌。而且,不同地区的病原菌存在明显差异,如四川、贵州、福建、浙江及湖南的拟茎点霉菌检出率较高,安徽及上海的葡萄座腔菌检出率较高。
据介绍,该研究首次对中国猕猴桃软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中国猕猴桃软腐病菌的分布规律,为后期的抗性机理研究、抗病品种选育及防治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猕猴桃软腐病菌研究领域获突破】相关文章:
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猕猴桃软腐病菌研究领域获突破”相关文章
人造子宫取得重大突破:「塑料袋」里培育出8只羊羔
美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红眼黄蜂
我学者找到艾滋病病毒“软肋”
开发新型抗生素,将从真菌下手
发现抗器官衰老的关键蛋白,人类能实现长生不老吗?
新发现!基因变异决定了人们对食物的偏爱吗?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将用基因技术首先在河南消灭聋哑盲傻
IBM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新进展,检测与分类准确性达 86%
用生物芯片检测传染病,分子诊断公司 Mobidiag 获得 399...
人类成为人工智能?马斯克公布Neuralink新计划
巴西科学家研发出可制造香水的转基因酵素
预警心脏病发作,人工智能胜过医生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