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史话 >喜马拉雅山发现最原始披毛犀化石(图)
西藏披毛犀的头骨和下颌骨标本。
西藏披毛犀复原图。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欢)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为首的科学家,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西部札达盆地发现了一个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其中包含了已知最原始的披毛犀。昨天,中科院对外发布,该最新发现推翻了冰期动物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证明青藏高原才是它们最初的演化中心。
在札达盆地发现的新种西藏披毛犀,生存时代为约37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处于披毛犀谱系的最基干位置,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披毛犀。随着冰期在280万年前开始显现,西藏披毛犀离开高原地带,来到欧亚大陆北部的低海拔高纬度地区。
在札达盆地发现的西藏披毛犀化石材料包括同一成年个体的头骨、下颌骨和颈椎,发现地点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城东北10公里处。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这些化石材料及发现地周边地质和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
西藏披毛犀的头骨具有相当长的面部,粗糙面占据了整个鼻骨背面。专家称,这说明它在活着时具有一只巨大的鼻角,额骨上一个宽而低的隆起,则可看出它还有一只较小的额角,这是一种双角犀。
另外,宽阔的鼻骨和骨化的鼻中隔显示它有两个相当大的鼻腔,增加了在寒冷空气中的热量交换。除了用厚重的毛发和庞大的体形来保存热量,披毛犀的头骨和鼻角组合也与寒冷的条件相适应。披毛犀长而侧扁的角呈前倾状态,用以在冬季刮开冰雪,从而找到取食的干草。这些头骨特征与细长浓密的毛发相结合,清楚地显示披毛犀能够在寒冷的雪原中生存。
长期以来,披毛犀等绝灭动物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被推断可能起源于高纬度的北极圈地区,但一直没有可信的证据。
如今,根据来自西藏的新化石材料,邓涛等人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就已经开始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冬季严寒的高海拔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群的“训练基地”,使它们形成对冰期气候的预适应,此后成功地扩展到欧亚大陆北部的干冷草原地带。
这一最新科学发现昨天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的支持。
【喜马拉雅山发现最原始披毛犀化石(图)】相关文章:
与“喜马拉雅山发现最原始披毛犀化石(图)”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