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资讯 >免疫介导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福兮?祸兮?
目前医学技术尚无法精确、完全地消灭转移癌细胞,而复发概率是由具体病情和治疗情况决定的。2016年7月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一项由美国和法国科学家进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考察了免疫介导性疾病患者中,免疫抑制治疗后的癌症复发。
背景和目的:医生经常遇到免疫介导性疾病和具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这些患者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安全性的数据有限。发表的研究的规模都很小,并且事件很少,妨碍了稳健的风险评估。
方法:研究人员检索了截至2015年4月以前的Medline、Embase和会议论文,使用的关键词为免疫介导性疾病(immune-mediated disease)、免疫抑制治疗(immune-suppressive therapy)、癌症复发(cancer recurrence)。研究人员纳入了16项研究(9项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项为炎性肠病患者,1项为银屑病患者),并根据免疫抑制治疗的类型[抗肿瘤坏死因子(抗TNF)的单克隆抗体、常规的免疫调节药物、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对研究进行分层。随机效应Meta分析用于计算汇总发病率及各治疗间的风险差异。
结果:研究人员的分析纳入了11702名患者,癌症确诊后的随访评估为31258人年(p-y)。抗TNF治疗(33.8/1000p-y)、免疫调节治疗(36.2/1000p-y)和不进行免疫抑制治疗(37.5/1000p-y)的个体间,癌症复发率相似,但是接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54.5/1000p-y),癌症复发率较高(所有的P都>0.1)。新发和复发癌症的各亚组分析、免疫调节治疗类型的亚组分析、免疫介导性疾病的亚组分析都表现出了相似的结果,不会增加癌症复发风险。与指数癌症后超过6个月开始免疫抑制治疗(免疫调节药物:32.9/1000p-y,P=0.86;抗TNF药物:21.0/1000p-y,P=0.43)相比,当免疫抑制治疗开始于指数癌症后的6个月内(免疫调节药物:33.6/1000p-y;抗TNF药物:43.7/1000p-y)时,新发或原发性癌症的汇总发病率是相似的。
结论:16项研究的Meta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癌症确诊后,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接受抗TNF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联合治疗的患者中,癌症复发率相似。需要前瞻性研究确定具体癌症的个体中,重新开始免疫抑制治疗的最佳时间间隔。
【免疫介导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福兮?祸兮?】相关文章:
与“免疫介导性疾病:免疫抑制治疗 福兮?祸兮?”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