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资讯 >高福院士团队与中国农大李向东课题组合作在《Cell》发表文章揭示寨卡病毒感染与睾丸损伤的相关性

高福院士团队与中国农大李向东课题组合作在《Cell》发表文章揭示寨卡病毒感染与睾丸损伤的相关性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6-11-29 发表| 教学分类:生物资讯

学习园地

2016年11月22日,国际权威学术刊物《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与中国农业大学李向东教授合作的寨卡病毒最新研究成果。论文标题为 “Zika Virus Causes Testis Damage and Leads to Male Infertility in Mice”,文章发现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引起睾丸损伤并最终导致雄性不育,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寨卡病毒对人类健康可能存在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马文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世华、中国农业大学马槊乾和贾力娜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目前对寨卡病毒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引起的新生儿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高福院士团队与李向东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寨卡病毒还可以影响雄性生殖系统,提示了其对男性健康的潜在危害。在小鼠模型中,寨卡病毒感染可以突破血睾屏障,在感染后第8天引起睾丸间质充血、急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和附睾组织明显萎缩,睾酮水平显著降低。感染后第16天,大量精细胞死亡、睾丸精管断裂;第30天睾丸持续缩小,曲细精管进一步丧失正常结构;第60天则睾丸完全萎缩,内部结构被完全破坏。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寨卡病毒虽然可以感染睾丸和附睾,却不感染前列腺和精囊腺。睾丸组织中的支持细胞(Sertoli),间质细胞(Leydig cell)和附睾上皮细胞(epididymal epithelial cells)在寨卡病毒感染后产生大量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而管周肌样细胞(Peritubular cell)和精原细胞(Spermatogonia)产生的细胞因子相对不足,这暗示了管周肌样细胞和精原细胞对寨卡病毒更加易感,可能作为病毒的贮存库。

寨卡病毒与其他黄病毒属成员,如登革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的传播途径类似,主要通过蚊媒传播。前人研究发现寨卡病毒还可以在精液中存在数月之久,暗示其性接触传播的可能性。本研究为寨卡病毒通过精液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提示寨卡病毒对男性健康的影响及性传播的危害需要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

【高福院士团队与中国农大李向东课题组合作在《Cell》发表文章揭示寨卡病毒感染与睾丸损伤的相关性】相关文章:

五项重大发明纯属偶然 微波炉源于武器研发(图)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重要的结论性语句

新课程生物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研究人员发现扫描脑部可预知能否戒烟

缺钙会引起哪些疾病?

高三学生如何正确分析考试的分数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年轻人更易感染H1N1流感(图)

高考临考制胜的10大诀窍

“熊猫”称不妥亟需更名 应叫中华熊

科学家发现新种恐龙长有“金刚狼”般利爪

最新生物学习园地
热门生物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