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实验常识 >“半夜叫鸡”有用吗?

“半夜叫鸡”有用吗?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3-01-17 发表| 教学分类:生物实验常识

学习园地


公鸡虽然会在晨曦乍露的时候打鸣,但却无法充当一个合格的闹钟。

“半夜鸡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个故事又一次引起了公众的注意。那么“半夜叫鸡”究竟能不能把鸡叫醒呢?

打鸣反映雄性激素水平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鸡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你得问西格尔(PaulSiegel)博士。这位“鸡博士”能听懂鸡的语言。他大概能听懂30种不同的“鸡话”。鸡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它们总有一大堆家庭琐事要处理。特别是作为家长的公鸡,更是要担负很多指挥和决策任务。比如,当公鸡发现了食物,它便会发出叫声呼唤妻妾们前来分享。如果发现的是蚯蚓或者豆子这样的美味,它的叫声频率会比较高;反之,发现吸引力不高的米粒时,它的呼唤频率便会较低。

至于公鸡打鸣,鸡语专家告诉我们,那是一种“主权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员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临近的公鸡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佛洛(BryantFurlow)等人就尝试解码公鸡的打鸣声。他们的研究不太像是在做生物学实验,反而是像给明星灌唱片。经过录音和分析,他们发现雄鸡的鸣叫与它们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密切相关,雄激素水平越高,鸣叫声越宏亮低沉。

“牝鸡司晨”就是母鸡打鸣。在乡村生活过的读者都会知道,母鸡打鸣有的是。这是由于母鸡体内只有左侧的卵巢输卵管发育,右侧的保持着未分化的状态。如果它左侧的卵巢发生了故障,右侧那个未分化的卵巢就会发育成睾丸,并且产生雄激素。在雄激素的催促下,母鸡,哦不,它现在已经是个合格的公鸡,就会操起司晨的任务来。

光线刺激公鸡打鸣

公鸡什么时候都打鸣。有人统计过,公鸡在白天大概每小时打鸣一次,只不过早上那第一声鸡叫划破了黎明的宁静,临近的公鸡接力下去,让人印象深刻。

绝大多数鸟都是夜盲症患者,鸡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夜里鸡都在睡觉。鸡的大脑里有个“松果体”。松果体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褪黑素的物质。只有伸手不见五指,松果体才会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入眼睛,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也直接控制鸟类的歌唱。晨光乍现,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鸡便不由自主的“司晨”;一年之中,当白昼渐渐变长,鸟儿体内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它们便开始“叫春”。公园里提着鸟笼的大爷也知晓这个道理,平常鸟笼都被厚厚的布罩盖着,一旦摘下布罩,光线惊醒了鸟儿的“鸣叫中枢”,歌咏会便开始了。

古代,公鸡可以安享黑暗静谧的夜晚。有时遇到满月,月光偶尔也会刺激太过敏感的公鸡“起夜”。而到了战乱时候,被声音和火光惊扰的公鸡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古人以“雄鸡夜鸣”为战争的凶兆。

现代社会,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昼夜的区别。不但人类深受“人工白昼”带来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跟着人混的其他动物也跟着遭殃。英国国鸟,俗称“知更鸟”的欧亚鸲现在完全不“知更”了。根据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RSPB)报道,在很多地方它们彻夜鸣叫,都是路灯惹的祸。

给地球熄灯一小时,不管对人类还是鸡在内的其他动物,都是远远不够的。

【“半夜叫鸡”有用吗?】相关文章:

科学家用博弈论解释进化论难题

味觉“放大器”

人脑电波遥控式机器人:拉近幻想与现实距离(图)

用自己做实验的8位科学家

试管婴儿和定制婴儿的"五大误解"(图)

全球首颗“三维心脏”在英国问世

植物体色素及其性质

怎样复习好高中生物

科学家研究称:"潜意识"能够帮助人避免疾病

南极洲发现远古苔藓和昆虫

最新生物学习园地
热门生物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