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知识大全 >2016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必背的知识点

2016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必背的知识点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6-03-28 发表| 教学分类:生物知识大全

学习园地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必背的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2010年高考江苏卷)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解析:光照首先刺激鸡的神经系统,然后引起激素的改变,所以该过程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该过程既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产蛋是一只鸡产生和排出卵细胞的过程,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答案:A

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刺激a,机体仍然能够产生感觉

B.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会发生于细胞核中

C.如果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则a为下丘脑,b为脑垂体,c为胰岛A细胞

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B细胞,b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c为靶细胞

解析: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刺激a,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机体不能作出反应,但神经冲动可传到神经中枢,机体仍然能够产生感觉。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表示转录,e表示翻译,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如果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则a为下丘脑,b为脑垂体,c不能表示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不受下丘脑、垂体的控制。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B细胞,b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c为抗体。

答案:A

3.(2009年高考广东卷)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解析:B项中,激素具有调节作用而非催化作用。甲状腺激素除了能促进人体产热外,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案:B

4.(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Ⅱ)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解析:A项中,肌肉抽搐是由血钙浓度降低引起的;B项中,从题干内容可知,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C项中,血钙浓度必须保持动态平衡,否则会出现疾病;D项中,食物中的钙在消化道中被吸收进入血液。

答案:B

5.(2009年高考宁夏理综)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解析: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会失活,否则激素会持续发挥作用,使代谢紊乱,所以A对;B项中,体内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项中激素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使激素含量保持稳定;D项中,根据甲状腺激素含量多少来判断甲状腺疾病,因为正常人甲状腺激素含量有一个范围。

答案:B

6.

(2011年南通一模)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解析:血糖含量降低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下丘脑不能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C

7.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来实现体温的稳态,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可有效减少散热,同时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人体代谢水平,增加产热。答案为D。

答案:D

8.

右图表示某种生命活动中的一种调节机制。下列有关该图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代表下丘脑,则乙代表的是垂体

B.若甲代表呼吸中枢,则乙代表的结构是呼吸肌

C.若甲代表胰岛B细胞,则乙代表的物质是胰岛素

D.若甲代表下丘脑,则乙代表甲状腺激素

解析:题图显示的过程为负反馈调节过程,乙为系统工作的效果。下丘脑借助于垂体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即垂体活动不是最终效果。但甲状腺激素则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节的效应,它进入内环境后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产生反馈调节,呼吸中枢通过调节呼吸肌活动产生的效应是血液中CO2浓度的变化。胰岛B细胞活动受血糖浓度影响,不受胰岛素的影响,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系统工作的效应是谁。

答案:D

9.

(2009年高考广东卷)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A项中,由图可知,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项中,饮清水后0.5 h,细胞外液渗透压低,此时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C项中,由图可知,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项中,3 h后,通过自身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两条曲线将交叉或重叠。

答案:D

10.(2011年广州模拟)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实验小白鼠进行以下处理:切除甲鼠大脑皮层,破坏乙鼠下丘脑,其他结构保持完整。再把甲、乙两组小鼠放到-5 ℃环境后,则()

A.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能

B.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不能

C.甲、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D.甲、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解析:小鼠为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甲鼠大脑皮层被切除,但其下丘脑结构和功能正常,故甲能维持体温恒定;乙鼠下丘脑被破坏,失去体温调节中枢,故乙鼠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答案:B

11.

让一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1 kg体重1 g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两人的血糖浓度如图,能正确反映两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

解析:由图可知A为健康人,B为糖尿病患者。所以B的胰岛素含量应很低,健康人会因葡萄糖的消化吸收而使胰岛素含量增加,后再恢复。

答案:C

12.

右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b表示糖尿病病人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解析:进食前,体内血糖浓度较低,胰岛素含量较低,而胰高血糖素含量较高。进食以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而胰高血糖素明显减少。在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浓度持续较高。所以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胰岛素;曲线c表示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曲线b表示糖尿病病人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a激素和c激素是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Ⅰ.(2009年高考北京理综)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________,耗氧量________;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________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________的________中枢调控的。

(3)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________和_______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Ⅱ.(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Ⅰ)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A垂体B性腺C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当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时,细胞内酶活性升高,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增多,耗氧量增加。在氧气相对不足时,肌肉细胞会进行部分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人体的体温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免疫系统参与了消灭引起发热的病原体,使体温恢复到了常态,即稳态。

Ⅱ.本题的图解中: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属于神经调节;下丘脑A垂体B性腺C属于体液调节(或激素调节),同时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性腺能分泌性激素,是在B(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来完成的,如果去除性腺就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就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Ⅰ.(1)增多 增大 乳酸

(2)下丘脑 体温调节

(3)神经 免疫

Ⅱ.(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14.Ⅰ.(2009年高考安徽理综)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______________,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________。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战,这是机体通过________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_________增加散热。

Ⅱ.(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________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________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量;在38 ℃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________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解析:Ⅰ.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兴奋,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多,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收缩,以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产热增多,体温上升,这时,机体的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大,汗液分泌增加,从而加快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Ⅱ.(1)人在寒冷环境是神经-体液调节,而在炎热环境中则只有神经调节。

(2)由皮肤、黏膜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组成了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来抵御病原体的进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具有特异性,所以,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Ⅰ.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 骨骼肌收缩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Ⅱ.(1)传入神经 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 汗液蒸发

(2)非特异性 抗体和效应T细胞

15.(2011年泰兴模拟)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________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________作用。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和体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悲伤或紧张时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机理是_______。

(5)由图2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________(物质)联系的。

解析:①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调节作用是反馈调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代谢。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是: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由于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细胞代谢不断消耗一些物质和产生废物,使得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当人悲伤或紧张时易受病毒感染,从图2看出,感知刺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的调节实现了稳态,这三大系统通过信号分子相联系。

答案:(1)(负)反馈

(2)b 协同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

(3)外界环境因素 细胞代谢活动

(4)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5)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必背的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6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必背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学习的九种方法!

2011年高考生物大题冲关必备策略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细胞与细胞工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人与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2008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汇编四

网友关注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八章第1课时动物行为的主要...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四章第7课时神奇的微生物(...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十章第1课时生物圈中的各种...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十章第2课时生物圈是生物的...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七章第2课时动物的运动依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九章第2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四章第2课时五彩缤纷的植物...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21章本章导评伴你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动物细胞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九章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组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六章第1课时生命的诞生伴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20章第2节动物的发育(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五章第2课时保护生物多样性...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20章第2节动物的发育(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六章第3课时生物进化的学说...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导评伴你学答案
最新生物学习园地
热门生物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