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案例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案例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5-06-26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

一、设计思想

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学生在该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和训练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能力提高。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问题驱动教学”为理论依据,将知识问题化和以解决问题的需要为动力,借助问题将知识环环相扣,贯穿整节课的始末,通过学习小组为单位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接受老师布置的挑战任务,把提供给小组讨论的问题加入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后重新组合,以纸条的形式发放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并完成问题,最后每组选出发言人,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小组团队精神,增强小组合作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在本节课上情感态度的处理上,引入了大量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介绍的是人的呼吸系统中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内容,这些内容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介绍了呼吸道对进入肺的气体进行了处理,这为接下来《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做铺垫,学生一方面对呼吸很熟悉,但正因为过于熟悉而忽略的这个过程发生的细节,因此,在本节课的引入,我采用了展示婴儿哭的图片,提出问题:“刚出生的婴儿会有什么反应?预示着什么?如果婴儿没有这种反应,医生会怎么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这个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的生活现象,但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的问题,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学生分析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仅要求老师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学生从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课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适应了我的教学方式,对于呼吸的有关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一是知道人的生命与呼吸息息相关,且在作剧烈运动时,呼吸会更加急促;二是大体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但是学生对呼吸与生命活动的本质联系认识不清,各呼吸器官的实际结构与功能了解不深,因此在各个环节的处理上都引入了大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思考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3.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①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 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体验的方法,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了解呼吸道的结构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认识到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② 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重难点的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难点是: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为了突破重难点,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和枯燥,但跟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我采取了两个方法,其一是:将教学过程划分成三个任务,其中涵盖重难点的任务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的,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二:对于每一个学习任务,我都引入了大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概念和解释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知道但不理解其原因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

问题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情感体验活动

2.教学方法

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直观演示法

3.教学手段

师生、生生互动式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准备图片,视频,课件,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纸条。

2.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展示婴儿哭的图片并播放婴儿哭泣的声音,“同学们,婴儿降生的那一刻会有什么反应?预示着什么?那么,婴儿出生前需要氧气吗?氧气从哪里来呢?

学生听了婴儿哭声后,教室充满了学生的欢笑声。齐声回答“哭!”,“预示着婴儿开始进行呼吸”,“需要”,“胎盘和脐带”。

引入生活

中学生熟悉的例子,但是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和科学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那如果婴儿不哭,医生会怎么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任务一:体验感受呼吸运动

 

 

 

 

 

 

 

 

 

 

呼吸系统的组成

那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呼吸是通过什么系统来完成的呢?

非常好。我们知道,系统是有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起来的,那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下深呼吸,感觉一下你在呼吸时都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运动呢?(展示P43图Ⅵ—25)

 

齐答,呼吸系统。

 

学生做深呼吸,感受身体的变化,体验参与的呼吸运动的器官,阅读教材P43图Ⅵ—25及P44呼吸系统的组成,完成图Ⅵ—25。

 

个别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

 

 

 

 

通过学生有意识的去体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呼吸运动,初步感受有哪些器官参与了该过程。

很好。你认为哪个器官是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器官?为什么?那其他的器官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可以将其他器官统称为什么?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通道,那呼吸道有什么结构来确保气体通畅呢?例如,我们的大楼以钢筋水泥为支架,确保大楼不会坍塌,那呼吸道呢?

 

对,很好。比如我们的鼻子就是由鼻骨构成,喉、气管和支气管都是由软骨组成,因此,呼吸道就是以骨或软骨做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最后总结出由骨为支架(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还有软骨)。

 

引导学生认识呼吸道的结构基础

 

 

 

 

 

 

 

 

 

 

 

 

 

 

 

 

 

 

 

 

任务二:认识呼吸道

 

 

 

 

 

 

 

 

 

 

 

 

 

 

 

 

 

 

 

 

呼吸道的组成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设疑: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吗?还有没有其他作用呢?那是什么作用呢?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44-46(含资料分析部分),我们分成八个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发放的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纸条上,同一个大组的两个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选出发言人。 我们的任务如下:

第一大组:鼻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生活链接:1、在冬天晨练跑步时,张大嘴巴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2、经常掏鼻子的习惯为什么不好?3、在炎热的地方(如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非洲地区)和寒冷的地带(如北欧地区)的人的鼻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大组:咽的相关结构和功能。

生活链接:你平常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

第三大组:喉的相关结构和功能。

生活链接:动动嘴唇,张张口,我们就能说、能笑,这是嘴巴的功劳吗?

第四大组: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生活链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倡不要随地吐痰,为什么?

 

5分钟讨论,5分钟结束后,以研究相同问题的两个小组的竞答的形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鼻的结构:鼻有什么结构特点?鼻腔里面有什么?(学生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后展示鼻毛和鼻腔的图片)鼻毛有什么作用?黏膜有什么功能?黏膜为什么有湿润的功能? 黏液还有什么功能?毛细血管有什么功能(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答上来,需要提醒毛细血管中有血液,新鲜流出来的血液是有温度的。)?

最后总结是由于鼻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功能,因此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生活链接:1、展示学生早锻炼跑步的图片,晨练跑步,张大嘴巴,跑完后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展示抠鼻子的漫画,为什么经常抠鼻子的习惯不好?

3、展示热带亚洲人和北欧人的鼻子侧面图片,他们的鼻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从鼻子的功能方面来引导学生回答)?

咽:展示咽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跟咽有关的结构:咽、会厌软骨、气管和食道。细心的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咽同时属于呼吸系统和刚刚结束学习的消化系统,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那为什么我们吃饭的时候食物不会进入气管而进入食道呢?

生活链接:为什么我们提倡吃饭的时候要做到“食不言”(展示“食不言”漫画)?

学生回答后,播放会厌软骨在吞咽和呼吸时的运动情况。

 

喉:展示周杰伦放开歌喉唱歌的图片,动动嘴唇,张张口,我们就能说、能笑,这是嘴巴的功劳吗?

展示喉口声带的图片并播放有关声带发声过程中变化情况的视频。

 

气管/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是如何分支的?有什么结构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展示气管和支气管的图片。这些结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什么样的功能?

最后总结是由于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功能,因此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生活链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倡不要随地吐痰,为什么?

为了加深学生对随地吐痰危害的印象,还给出了一个喷嚏、一次咳嗽以及一口痰中所含有的病菌的数量。

 

总结过渡:以上是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那是不是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了呢?你能列举一些生活实例来说明吗?

大声齐答:“不是!”“有!”

 

 

 

 

 

 

 

 

 

 

 

 

 

 

 

 

 

 

 

 

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以一个大组中的两个小组以竞答的形式回答老师重新组合的问题。第一小组回答第一题:鼻毛,黏液和毛细血管。

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课件:鼻毛和鼻腔)。小组回答:清洁,湿润。 分泌黏液,黏液有湿润的功能,还含有杀菌物质,有清洁功能。毛细血管有加热(温暖)空气的功能。

 

(剩下的问题回答略)

由于重新组合的问题是在原有讨论的问题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因此,整个回答更有趣味,同时也避免了某小组只是负责某一道问题。

 

 

 

 

 

 

 

 

 

 

 

 

 

 

 

 

 

 

 

 

 

 

 

齐答:不是!比如过敏性鼻炎、气管炎、肺炎等等讨论的弊病。

 

 

 

 

 

 

 

 

 

 

 

 

 

 

 

 

 

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还设计了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以达到学生学以致用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目的,此外,还

通过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团队的智慧。

 

 

 

 

 

 

 

任务三: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还我健康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有关呼吸道的疾病:鼻炎、咽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而且特意指出这些是沿着呼吸道由外到内逐渐加重的。

展示邓丽君和柯受良的图片,介绍他们都是因为哮喘发作没有能够及时治疗去世的,还介绍哮喘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症状。

展示有关我国2003年经历的一场灾难——“非典”图片,介绍其是肺炎的一种以及发病原因。

展示尘肺病人以及正常人的肺组织切片的图片,尘肺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那么在含有有毒气体的环境中怎么办呢?

 

 

 

 

通过介绍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性,而这就需要从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源头做起——爱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清新的重要性。

总结:我们看到虽然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进行的处理,我们人体还是不能避免呼吸道疾病,因此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五、教学反思

1.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学习小组合作的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接受老师布置的挑战任务,小组必答题的问题基于问题又高于问题,把提供给小组讨论的问题,加入了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重新组合,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小组团队精神,增强小组合作意识。此外,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特别是引入了小组间的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因为他们参与热情高,回答问题积极,整节课的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的决心,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促使我去探索和挖掘的动力。

2.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在本节课上情感态度的处理上,引入了大量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例子,特别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加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鼻的功能时我引入的生活链接的实例是:“在冬天晨练跑步时,张大嘴巴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同时附上了学生在晨练时的相片,让学生有亲切感,由于这是他们亲身体验过的,一看到相片就能够联想到当时的感受,再结合刚刚学过的鼻的功能,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原因,这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整节课上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知识的总结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教学原则:生物学的教学和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

3. 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很多情况下,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学生都能理解,但是上升到学以致用的高度之后就有不少学生不知所措了,为了让学生在知道知识表面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以及弄清知识的应用,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巧妙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循循善诱,环环相扣,通过提出的问题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我的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问题来驱动整个教学进程的,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效果显著。

4. 注重温故知新

生物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结构明显,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遇到一些之前学过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来回顾相应的知识甚至提前介绍一些知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导入的环节里,可以回顾呼吸作用的知识,通过问题:“为什么呼吸必须需要氧气?是因为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需要氧气来完成什么生命活动?该生命活动是在什么部位如何进行的?”通过问题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目的。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环节处理还是比较巧妙的,既给学生安排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又在每一个环节都增加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例子,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巧妙设计一系列问题来驱动教学进程,且在情感态度的处理上促进了学生自觉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以及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学设计与案例

《生物的分类》教学反思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

《动物疫病的控制》教学设计与案例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反思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教案

《扦插材料的处理》探究实验教学的反思

花的结构 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