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工农业的发展,排放到大气中的氮素日益增加。通过氮沉降进入生态系统的氮素成为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驱动因子。荒漠生态系统土壤氮素缺乏,氮素是继水分之后的第二大限制因子。因此,氮沉降的增加预计将会显著影响荒漠生态系统。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元明团队以准噶尔荒漠藻结皮、地衣结皮和藓类结皮三种不同发育类型的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氮素添加量(0-3 g N m-2a-1...[阅读全文]
植物物候是研究植物季节性现象同环境周期性变化相互关系的科学。当前青藏高原的群落物候研究多以遥感方法为主,但因缺乏地面物候数据对其验证而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由于物种水平的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无论在方向或是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Wang et al., 2014, Ecology),加上短期气候变化会显著地改变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Wang et al., 2012, Ecology),因此,可能很难通...[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28日,Redox Bi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课题组题为The decay of 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 is a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 of aging: Revising the redox theory of aging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通过比较年轻和衰老线虫及细胞对氧...[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30日,欧洲委员会起草了一份新的法律和法规计划草案《Clean Energy for All Europeans》,旨在全欧盟28成员国内通过促进生物燃料使用而减少化石燃料利用。该计划的目标是减少交通运输部门和能源部门的排放,主要手段包括通过提高能效、增加电力部门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增加交通运输部门对生物燃料的利用。该计划草案中指出,当前欧洲交通运输部门所需能源有94%来自石油,该...[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