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6-05-12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化生物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上好探究课是广大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所思考的问题。在此,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育情景

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例如,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上课伊始,“我从哪里来?这是我们孩提时代问爸爸妈妈的一句话;人类从哪里来?尽管历史悠远,扑朔迷离,但科学的发展,正在为此勾画出日益清晰的轮廓”。几句话,将学生引入对人类的起源探究中,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当讲到有关古人类在劳动中产生语言这部分内容时,我再请一组同学上来,再在纸上写上一句话,然后给一个同学看,要求他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以此类推。由最后一位同学用语言表达出意思来。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体会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节电池浸入水中,然后把一株健壮植物幼苗插入盛有电池浸出液的瓶中,观察到植物的根系逐渐变黑,不久植株逐渐萎蔫直至死亡。把浸出液喂给小兔子喝,兔子奄奄一息;用浸出液养鱼,鱼很快死亡等。我又让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工厂采集生产中排出的工业废水,然后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结果基本一致。这些现象和结果让学生非常震惊。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知道废电池和工业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并且表示自己长大后,决不做危害环境的事,养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主动发展空间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表达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做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时,有的同学在采集菜青虫卵时,发现也采到一些蚕卵,这个同学就想: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与蚕有何不同呢?于是也拿来进行探究,我知道后不但没有责备,而是给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同时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充分保证和扩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生理、心理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状态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或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质疑答疑。例如,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实验让学生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一周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有的培养基上没有长菌落)拿到课堂上。学生对种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教师几乎没费口舌,学生就得出结论: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一类生物。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还了解到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课堂上学生还就如何搞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防止细菌、真菌的感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组与组之间还发生了争论,不知不觉,同学们在争论中深入,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得到提高。

另外,教师在探究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在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活动,有的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用教材中“五点取样法中的2毫米×2毫米的小方格100个”不如改为“1毫米×1毫米的小方格100个”,因为2毫米×2毫米的小方格在显微镜视野中太大,计数结果不精确。学生这种敢于向教材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精神,正是我们在教学中所鼓励和提倡的。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自己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条件。“馒头的颗粒要多大?恒温的时间多长?加唾液的量多少?”“不用水浴恒温,直接放入口腔中,行不行?”每个小组经过认真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制定了自己的探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分工合作,动手实验,课堂气氛高涨,效果明显。学生通过一系列类似活动,明确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有效提高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经过类似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明显提高,如当有的学生见到韭菜是绿色的(有很多叶绿素),而韭黄是黄色的(缺乏叶绿素),便提出这样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当知道韭黄是在暗处培养出来时,便想到“光”可能是影响因素,并做出假设: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然后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取长势完全相同的两盆韭黄,一盆放在光下培养,一盆放在暗处培养,几小时后,观察两盆韭黄的颜色变化。……整个过程,既简单又明了,俨然一个小科学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探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让学生明确要探讨的问题

在分组探讨时,一定要有主题,让学生明确要干什么。有时候学生在交流讨论结果时答非所问,或教师布置完探究实验后,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从而无法完成探究。

2、重视问题的提出

要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新教材探究的主题都是贴近生活现象的,大部分现象学生都见过或知道,只是没有注意,没有去思考,因而没有在从中发现问题,但这都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教师只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分类思想、发散思维等,就可以使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如“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中,开始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提出了问题,其他学生都提不出问题,此时教师便引导大家把已提出的问题与反应速度有关的因素进行分类,分成身体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生理状况、环境因素等几大类。根据这个分类,学生很快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探究与讨论的时间要合理

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培养他们听取别人意见进行判断概括的能力。对于实验探究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去体验探究的过程。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就会过于肤浅,探究过程就会变成一种形式。但要求充足的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初中生的注意力仍不稳定,容易分散。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对于实验探究,由于活动时间比较多,不宜把时间一下子交给学生,可分成几个阶段,每段解决探究中的几个小问题,一步步完成探究任务。每一步时间可安排稍长一点,但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否则探究实验就变成了“玩”实验。

4、充分表达与交流

新教材的探究实验中往往要求学生对自己提出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究问题,这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而不同的探究,又能使他们得到各自所需的体验。表达与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把探究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资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结果整合,从而获得完整的探究结论,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因而要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探究活动在班中宣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设计:新陈代谢与酶

生物教学设计: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课堂教学速度与教学质量

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教学设计:环节动物

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初三生物教学反思

在生物课堂中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生物教学设计: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