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生物研究性课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研究性课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6-10-13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正确恰当地使用多教学技术,做到用得准、用得好、用得巧就能把教学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并能变静为动,增加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接收到多方面的教学信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生物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面就谈谈在生物研究性課题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新源于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一节内容讲到植物体无性繁殖。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植物农产品可以不借助于种子萌发而获得大量性状优良、价格低廉的试管苗。而这些试管苗的出现,正是运用了植物遗传学中有关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学说”,即:植物体中的活细胞不仅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而且还有发育成完全植株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植物体的一个细胞、一个芽眼、一块根段、一片叶子、一块茎段、或者是子房、花药,只要在合适的人工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能使它们成为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称为组织培养(植物克隆技术)。我便要求学生围绕组织培养提出问题,经学生讨论后提出如下问题:有哪些现象是属于无性生殖?试管中的培养基含有什么成分?在培养基中,植物会不会同细菌一起生长?外界植物细胞或组织接入培养基该如何消毒?如不消毒情况会怎么样?如果没有琼脂可用什么来代替?植物细胞或组织是由于什么原因分化成苗、长大、生根、增殖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一个能直接从课本上找到,必须通过深入的思考,甚至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就要求学生结合上述问题设计研究性课题,由几个学生为一组展开具体实施,鼓励他们尽量自己先寻找资料、查阅有关网站,并通过亲自实验操作来解答,让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穿与整个课题的研究中。

二、创新源于问题的解决

生物科学是一门观察性、实验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学生在观察和做实验的过程中,以自身亲眼所见、亲手所做来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探究,增强了实践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得以进一步激发,因而对于培养、挖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生物学教育更应该重视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个性型开发。而这一开发的途径是什么呢?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即实验性研究型课题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课题的研究者本身就是问题的提出者,他们对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那种极强的探索心理、求知欲望使得他们的研究更具自觉主动性。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出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他们具备一旦认为有价值的事就一定奋力去做,不怕困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学会在研究初期搜集与翻阅大量资料,参照、比较、设计出一个最佳的实验方案;在研究中期,他们会对原有实验步骤与方法进行新的修正、扩充和升华;在研究后期,即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对某些结果产生新的质疑,对研究结果的怎样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思考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实验后得出结论:如可用淀粉来代替琼脂,培养基中必须有植物细胞生长所的营养成分,不经消毒的培养基和植物细胞不能培养出幼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总结为:是由于感染了细菌,细菌的大量繁殖消耗了培养基的有机物,使植物细胞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而死亡。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在研究性課题中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讲授新课时,我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课上,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实验,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创新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新的设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得以解答,而求知的渴望又激起他们许多新的发现、新的思索与问题,这又是创新意识与智慧在头脑中碰撞出的火花。

三、创新源于学生的联想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如在进行组织培养的研究性課题中,学生通过“生命的物质基础”的有关知识联想到培养基的组成成分,这就是空间上接近联想。当烧瓶中长出幼苗时,学生就联想到这株幼苗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在树下生活……,这就是时间上接近联想,通过联想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引起的联想。比如:培养基选用淀粉来代替琼脂,就是通过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试管里的组织经光照发育成为幼苗,想到光合作用需要光,没有光不能形成叶绿体。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创新源于知识的积累与亲身经历。

总之,研究性课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需要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需要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结论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与科学研究、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生物研究性课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启发学生在问题释疑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识图作答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物课的导入技能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生物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生物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反思

在生物实验中提高学生能力

生物教学设计:第二节 鸟类的多样性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