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中考生物: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教学实录

中考生物: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教学实录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7-02-13 发表| 教学分类: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

北省宜都市王畈中学 杨大华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何异同。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和探索。

三、教学难点

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四、教学用具

火柴、烧杯、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玻璃管等。

五、教学过程

师:在生物知识里我们了解了我们离不开周围的空气,你们猜想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成分一样吗?

生:不一样,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我猜想呼出气体中可能还有别的物质!

师:你们能不能收集一瓶空气来研究?准备如何收集呢?

生:(演示)将烧杯上盖一块玻璃片即可!

师:有这样的烧杯吗?

生:(笑)这是集气瓶。

师:如何将寝室里的空气移到实验室来研究?

生:在寝室里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带回实验室。

师:同学们一起分析一下,有没有什么不严密的地方?

生:寝室里的空气不一定进入集气瓶。

生:集气瓶里的原来的空气不一定都出来。

师:如何使收集到的空气全部为寝室里的空气?

生:集气瓶要抽成真空。

生:我们好像没办法将集气瓶抽成真空。

师:那如何将集气瓶里的空气“赶”走呢?

(学生讨论。)

生:(演示)使集气瓶里装满水,后到寝室里将水倒掉,再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带回实验室。

师:很好。还有没有办法可以将寝室里的空气移到实验室来研究?

生:用方便袋。

师:很好。你能不能演示一下?

(生演示。)

师:好!大家分析一下,她的操作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

生:收集空气是对的,但不能这样“倒”进集气瓶。

师:你们能不能分析一下原因呢?

生:袋子里的空气不一定全部进入集气瓶。

生:集气瓶里原有的空气还在里面。

师:如何操作才能克服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

生:(边讲边演示)集气瓶里装满水,放在水槽中,用玻璃管将袋子里的空气引出来,捏住袋子,使气体进入集气瓶,将水排除,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

师:非常好,以上同学们收集气体的方法叫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我们今天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异同,就用这种方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下面分组按步骤1进行操作,看哪组收集气体最快。

(教师巡回指导。)

师:(各小组示意收集好。)你们认为收集时要注意什么操作?

生:开始水要装满。

生:吹气时集气瓶要拿稳。

生:取出集气瓶之前要盖好玻璃片,取出之后要将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

生:“塑料盒子”里的水要多一点。

(学生笑说“塑料盒子”应为“水槽”。)

师:很好,下面按步骤2操作,注意观察有何现象!

(巡回指导。)

生:呼出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不那么透明了!

生:两瓶的透明度不同。

生:好像有“烟雾”在下沉。

师:你们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

生: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生:只能说空气中含二氧化碳少,因为我们呼出的气体消失在空气里。

生: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生:我们这组的现象不明显,可能变质的石灰水会影响观察。

生: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师:你如何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生:瓶中有“雾气”下沉,而瓶中的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

师:你观察相当仔细。下面按步骤3操作,注意观察有何现象!

(巡回指导。)

生:小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里能燃烧,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里不能燃烧。

生: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里能燃烧,不过时间短。

生:伸入两个瓶中的木条过一会儿都熄灭了。

师:你们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在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一些。

生:在空气中氧气多一些。

生:说明氧气能支持燃料,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生: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中含氧气少。

师:同学们回答得相当好,但要注意二氧化碳和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你可以说“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

生:还可以说明木条等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师:你们的结论太妙了!下面按步骤4操作,注意观察有何现象!

(巡回指导。)

生:我看到玻璃片上有水蒸气。

生:我也看到玻璃上片有水蒸气,但同时感到气流吹到手上是热的。

师:还有没有什么现象?

生:哇! 我还看到玻璃片上水蒸气过一会儿没有了!

师:就要像这样仔细观察!由此你们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呼出气体热量高。

生:呼出气体含有水蒸气。

生:玻璃片本身温度比呼出气体的温度低。

生:水分会在玻璃片上蒸发。

师:非常好!通过今天的实验探究,你们能否说一说,我们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到底有何不同呢?

生: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气少。

生: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多,二氧化碳少。

生:呼出的气体的热量高。

生:呼出的气体所含水分比空气中要多。

师: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今天的实验探究活动有什么收获,可以畅所欲言。

生:我知道实验探究要仔细观察,多思考,才能发现问题。

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生:做完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好多好多,必须动脑子!

生:我学会了探究的一般方法,就是发现问题后要大胆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问题要大胆质疑,针对问题我们要敢于猜想,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成长记录本》上,再继续探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六、小结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先从“捕捉空气”和“转移空气”的方法上入手,得出“排水集气法”的操作要点,后根据实验步骤,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并在不断地应用中让学生初步接触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得出收集气体的方法,后让学生尝试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按步骤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描述现象,并分析现象,进而讨论小结实验结论,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热情。

教学结果与体会:一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并不一定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现象。有科学的结论。但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应用。因为参与,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探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探究性学习的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中考生物: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中考生物辅导内容: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

2016中考生物复习提纲:健康的生活

中考生物高频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中考生物核心考点解析:人体的结构层次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归纳:人体的营养

中考生物总复习教学案

中考生物指导:工厂化养殖的效率

中考生物:突出重点 强化训练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梳理:人体的营养

中考生物重点知识:营养器官的生长

最新生物
热门生物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