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设计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3-04-08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

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

二、教学目的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识记)。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B:识记)。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B:识记)。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四、教学建议

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从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引入本章教学。概括地说,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每个人从小开始直至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所以,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二是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近几十年的环境变迁,使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得到了提高,逐渐认识到要自觉地保护好自然资源,要积极地防治环境污染。三是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对全体公民加强环境教育。

2.可以从简要讲解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始,概括出环境危机的基本概念,从而引出本课题目。

3.关于生物多样性,应从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讲解,并且得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结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教师应注意结合实例进行讲述。

4.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应注意配合有关的录像片或图片资料进行讲授。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1)我国生物多样性存在哪些特点;(2)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3)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分为三个题目讲解:(1)就地保护的必要性;(2)迁地保护的必要性;(3)加强教育与法制管理的必要性。

五、参考资料

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

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反过来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人们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提出来的。1978年,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制订发展战略时,追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目标。

我国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文件,我国领导人庄严承诺:中国将认真履行会议通过的各项文件。会后不久,我国政府就提出了促进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于1992年决定,由有关部门负责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简称《中国21世纪议程》)。该文件指出,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个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199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作为两大战略放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总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积极促进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大计。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衣服和住房等,它不仅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环境保证,因此,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均生物资源占有量居世界落后水平,例如,我国森林与草地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0%和30%;二是人口的增长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我国地域差异显著,因而孕育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居全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的第一位,仅生态系统就有27个大类、460个类型(其中,森林有4个大类,56个类型荒漠有7个大类,79个类型;湿地和淡水水域有5个大类)。我国有高等植物32800余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2%,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动物种类约1045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0%。由于我国古大陆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较小,因而保存下许多古老孑遗种和特有种(或属)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还具有经济物种多的特点:药材植物4773种,淀粉原料植物300种,纤维原料植物500种,油脂植物800种,香料植物350种,珍贵用材树种300种,已开发利用的真菌800多种,药材动物740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200种,其中仅毛皮兽就有70多种。我国是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除20多种农作物起源于我国以外,我国还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如野生稻、野生大麦、野生大豆、野生茶树和野生苹果等。我国常见的栽培作物有50多种,果树品种1万余个,畜禽400多种,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森林资源尤其是宝贵的原始林,由于长期遭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以及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的危害,致使每年减少5000km2森林。草原由于超载放牧、毁草开荒以及鼠害等影响,退化面积为870000km2。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我国占总种数15%~20%的动植物物种受到威胁。许多贵重药材如野生人参、野生天麻等濒临灭绝。

近百年来,我国约有10余种野生动物绝迹,如高鼻羚羊、麋鹿、野马、犀牛、新疆虎等。目前,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白鳍豚等2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甚至一些过去的常见种如黄羊等也已沦为稀有种。我国有关部门于1988年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5种,其中一级96种,二级161种。另外,由于种群数量减少或灭绝,致使我国种质资源因缩小或消失而丧失了许多遗传基因。外来种的引进和单纯追求高产,致使许多古老的土著品种遭受排挤而逐步减少甚至灭绝,如北京油鸡的数量剧减,定县猪已经灭绝。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见成效。1987年公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一般性对策。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有33个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环境保护部门也建立了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监测站。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进行普法和科普教育,以立法形式开展了全民义务活动,如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高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等。下面简介其中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形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保护起来,以便保护其中各种生物的繁衍与进化。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146个,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8.8%。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和野生生物类的保护区等。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能够有效地保护森林、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多种生态系统。任何一个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必然会很好地保护其内部的所有物种。因此说,所有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都会对保护区内的野生物种提供保护。此外,我国还设有专门保护某种或某些种野生生物的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总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迁地保护只能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受到高度威胁的物种进行紧急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对于植物来说,迁地保护主要是将濒危物种迁移到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基地或繁育中心。对于动物来说,迁地保护主要是将濒危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珍稀濒危动物迁地保护基地或繁育中心。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设计:线形动物

生物教学设计: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 海洋鱼类

生物学科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设计:高中生物答疑精选

生物教学设计: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生物教学设计:第一章原生动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第三章病毒

生物教学设计:第五章软体动物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