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 >“探究奶粉中的主要成分”的教学设计

“探究奶粉中的主要成分”的教学设计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5-07-16 发表| 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

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本实验则把它改进为一个探究性实验。2007年美国爆发宠物食品受污染事件,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所以,目前奶粉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采用(三鹿牌儿童)奶粉作为该实验的材料,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探究奶粉中的主要成分,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余更加关心生活。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探索奶粉中的主要成分(定性);

1.2 能力目标: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尝试分析实验数据(现象);

1.3 情感目标:养成严谨认真,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习惯。

2 教学重、难点

2.2 教学重点:探索奶粉中的主要成分(定性);

2.2 教学难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3 教法与学法

3.1 教法 本实验是一个探究性实验,并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情境式的问题驱动不仅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本实验的主线,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有序进行每个探究步骤,并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即利用好一些“意外”结果,使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乃至学生生活的全部。

3.2 学法 高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讨论、观察、合作学习、动手实验等科学方法。

4 教学策略和程序

4.1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布置学生预习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⑴ 实验材料:三鹿牌儿童奶粉;⑵ 仪器:实物投影仪,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药匙,餐巾纸,滤纸,标签纸;⑶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 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碘液,蒸馏水,50-65℃温水。

学生方面:预习新课,做好预习笔记。

4.2 创设情境,问题驱动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出示三鹿牌儿童奶粉一包,提问:目前,奶粉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现在提供三鹿奶粉,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 你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

教师活动:预测学生会毫不犹豫的想到是否含有三聚氰胺?那么教师可以及时简单介绍三聚氰胺,使学生的兴趣高涨。紧接着提出问题:请想一想奶粉中除了可能含有少量的三聚氰胺之外,还可能含有哪些主要成分?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填写本小组提出的问题(每个实验小组可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代表叙述本小组需要探究的问题。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提出问题。

4.3 假设 知识准备:实验原理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奶粉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4.4 学生活动:针对本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假设为(完成填空):

如果三鹿奶粉中含有成分:

⑴_____,那么用试剂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__;

⑵_____,那么用试剂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__;

⑶_____,那么用试剂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__;

⑷_____,那么用试剂______,颜色反应是________。

教师活动:投影几个学生的答案,和学生一起讨论。

教学意图: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4.4 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操作指南:⑴试剂的总用量,不宜超过试管1/3;⑵简要填写步骤,如:X(用量)→(操作)→Y(用量)→(操作)。

学生活动:设计本小组的实验计划与步骤是(见表1):

表1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最流行的动画片是什么?

学生回答:喜羊羊和灰太狼

今天,喜羊羊的家族里来了三个新成员,分别是黑羊羊、白羊羊和灰羊羊,黑羊羊、白羊羊非常受他们的欢迎,而灰羊羊常常被冷落。灰羊羊想改变后代的命运,可正常情况下,灰羊羊只能生灰色的羊”

灰羊羊的梦想是生一只漂亮的小白羊,我们怎样才能帮她实现梦想呢?(配合2张幻灯片)

学生若答上:鼓励,然后指出这个方案的关键之处是取白羊羊的“细胞核”,从而引出课题。

学生若答不上:我们要帮她实现梦想,必须研究细胞核的有关知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一: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1、分析资料探究细胞核的功能以细胞核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功能?谁在承担这个功能?为主线展开教学。

资料一:(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逐步放映实验步骤并提出问题:

问题1: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是什么体色?

理由是什么?

问题2:由此你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主要由什么控制?

问题3:据此能不能帮助灰羊羊设计一个方案,实现她生一只漂亮的小白羊的梦想?

资料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逐步放映实验步骤,边放映边提出问题:

问题串1:分隔后蝾螈受精卵的两半有什么不同?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此结果说明什么问题?怎样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这个问题?最后根据结果归纳总结该实验的结论。

问题串2.整个实验最突出的试验设计思想是什么?怎么对照的?围绕什么而对照?

(分隔后两部分的对照,自身前后的对照,都是围绕细胞核而对照的)

资料三:(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对照图片简介变形虫的结构。

问题1.若想利用变形虫探究细胞核的功能,你会如何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指出:生物学家的设计和你们的设计一样,然后边放幻灯片片介绍每一步的不同结果。

问题2: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3:人成熟的红细胞还能生长分裂吗?为什么?

资料四:(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1.老师先对照图片简介伞藻的结构。

2.以图片的形式打出生物学家的操作流程图,让学生观察讨论试验步棸,然后表述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问题串1:伞藻嫁接实验: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要证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需再怎样设计实验?

问题2:根据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解释原因,并依据结果得出结论。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和延伸,

问题1、2个别提问回答。问题3分组讨论设计方案,然后交流评价。

问题串1: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个别提问回答。

问题串2:小组讨论然后找一个小组代表回答,有必要时,其他小组补充。

问题1:小组内先讨论后回答(根据前两个实验学生能答出:分割成有核与无核两部分,及核移植两个措施。)

问题2、3:个别提问回答.

小组内讨论后回答试验步棸。

问题串中第三问有难度,学生若答不上老师讲解。

学生完成学案一、资料分析部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迁移等综合性能力

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了解生物学家是如何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对照而设计实验步骤的。

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的能力,

问题3: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训练学生思维的思辨性,渗透“单一变量”的思想。

2、列表归纳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二:为什么具有此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三:谁在承担这个功能──DNA

四: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老师讲解:

资料1和资料4主要体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

资料2和资料3主要体现了细胞代谢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老师板书: 细胞核功能---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

提出问题:

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是由细胞核的结构决定的。引出对细胞结构的学习。

老师订正黑板学生填写的有关细胞核结构的部分概念图。

逐步放映幻灯片,联系旧知识,采用比喻、举例子等方式老师讲解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突破难点。

核膜:双层生物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就像细胞膜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一样,但又不是完全分隔开,因为核内要不断地与核外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而核孔则主要是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核孔:分布在核膜上,是内外两层生物膜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打手势比喻)。联系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及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讲解RNA穿过核孔出来,蛋白质穿过核孔进去。进一步指出,代谢越旺盛的细胞需要交换的物质和信息越多,为适应这一功能,所以核孔的数目就越多。

核仁:主要是一部分染色质聚在一起形成的,这部分染色质里的DNA主要控制合成构成核糖体的RNA,所以说它与某种RNA及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通常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

染色质,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呈细长丝状,因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若细胞要分裂,染色质就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棒状或杆状的染色体(用自制的教具讲解)。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比较表,找学生订正评价。

幻灯片出示两道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染色质和染色体形态结构都相同。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不同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

C:染色质上的D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细胞内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

2.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A:核膜 B:核孔 C:染色质 D:核仁

由习题的答案引出问题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DNA控制的,比如(指某个同学)你长得像你爸妈,是因为你细胞核内的DNA一半来自你爸爸一半来自你妈妈;同样的草,羊吃了长羊肉,牛吃了长牛肉,是因为牛羊细胞内的DNA不同。所以细胞的代谢和遗传都是DNA控制的。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又被称为──遗传性息库。所以细胞核才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补全板书,刚好形成本节的概念图。回扣本节三大问题并以此进行本节的小节。

由建构概念图就是建构了概念模型引出模型建构法。再简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然后出示老师制作的细胞模型,依照模型归纳总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留5分钟学生整理学案

课下作业:

布置学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对已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下节课评选最佳作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应放第一位,还应考虑艺术性、成本低廉等等。 学生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学生看书完成学案:二、识别细胞核各部分结构.同时找一个同学到黑板填写细胞核结构概念图。

思考:口腔上皮细胞和胰岛细胞哪个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

学生阅读课本填写染色质与染色体比较表。

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课后完成学生能自学的老师不讲。

对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老师点拨。

学生在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概念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理解并掌握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这部分知识老师若不讲明白,学生靠死记是不可能掌握的。

在探讨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让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相关知识

课后感这节课是为参加烟台市两年一次的优质课评选而设计的,正式讲课前我只用我校高一普通班学生试讲了一次,主要是为了把握一下时间,也想借这一次的生成更好地为下一次进行预设。没有多试,是为了保护自己比赛时的激情。

这节课,学生一开始就被我创设的情景吸引住了,整节课学生和我一样激情高涨,虽然是莱山一中普通班的学生,但学生的反应一点都不逊色,不仅积极主动地跟着我的思路思考,还不时地闪现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生师之间的思维对话,体现了和谐高效。下课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跟我恋恋不舍地说再见,一种做老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激荡着我。其他听课的老师也都围上来要拷贝我的课件。唯一遗憾的是给学生留的自我整理的时间有点少。若可以重来,我会在“资料分析”的教学中,省去一个蝾螈受精卵横溢实验或变形虫的实验,因这两个实验设计思路相同,只是观察的目标不同,留给学生课下分析。这样,最后的时间就不会太紧张。

检测的有机物

相应的实验步骤

 

 

 

 

 

 

 

 

教师活动:投影几个学生设计好的步骤,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采用课本以外的相关实验方法,只要简单且效果好的方法即可;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

4.5 进行实验 操作指南:⑴小组内分工实验;⑵边做实验边记录现象;⑶贴好试管标签,以防混淆。

学生活动:⑴动手做实验,并填写表2;⑵学生代表上台把本组实验结果填到黑板上。

表2

检测的有机物

 

实验材料

 

 

 

 

 

 

 

 

 

 

 

 

三鹿奶粉

(预期)

 

(实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6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分析实验数据(现象),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⑴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是否吻合?_________;⑵通过这个探究,你们小组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黑板上的实验结果。

教学意图:培养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4.7 成果表达与交流 学生活动:成果表达与交流:⑴将本小组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小组交流、展示;⑵讨论: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⑴当某些小组没有成功地完成实验时,也要给予鼓励性的引导和评价,且着重讨论学生可能出错的步骤,如: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⑵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结合教师课前做好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结论;⑶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讨,比如:在做还原性糖的鉴定时,加热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就变灰色然后又变灰绿色,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关二价铜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的全过程。

教学意图:突破难点,培养表达能力和反思的习惯。

4.8 讨论 教师活动:提问:经过这个探究实验后,你对三鹿奶粉中的主要成分有没有更深的认识?你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吗?或者你还能提出与本实验相关的问题吗?(在这里可以再次联系本实验的引入,叙说有关“三聚氰胺”的本质和相关事件,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如何简单检测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

教学意图: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4.9 作业设计 ⑴完成《实验册》相应的实验报告及基础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⑵让学生上网查阅检测“三聚氰胺”的简单方法,使学生把探究的习惯融入现实生活。

5 教学反思

5.1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经过对教材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改进,让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把探究的思路延伸到课后,使学习的知识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为引入了目前的热点问题,所以学生探究的欲望异常强烈,但另一方面,学生很可能会把“检测是否含有三聚氰胺”作为探究的问题,这样就偏离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引入时应尽量简单讨论有关“三聚氰胺”的问题,把这一讨论放到最后一个环节中进行。教师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请你仔细观察桌面上的实验用具,那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这节课采用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5.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⑴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比较紧迫,课前准备显得很重要;⑵基础好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基础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的较少。以上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探究奶粉中的主要成分”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学设计

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最新生物教学
热门生物教学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教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