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科技动态 >新海洋病毒可编码功能性miRNA
摘要:
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海海洋研究所)秦启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海洋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闫阳博士等首次鉴定并验证了一种新的海洋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能够编码功能性miRNA。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海海洋研究所)秦启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海洋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闫阳博士等首次鉴定并验证了一种新的海洋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能够编码功能性miRNA。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的综合类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Yan,etal.2011.IdentificationofaNovelMarineFishVirus,SingaporeGrouperIridovirus-EncodedMicroRNAsExpressedinGrouperCellsbySolexaSequencing.PloSONE.2011.6
(4):e19148)。
虹彩病毒(iridovirus)是一类广泛感染无脊椎和低等水生脊椎动物的大分子DNA病毒,对海洋野生动物种群和海水养殖动物造成极大威胁。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grouperiridovirus,SGIV)是该团队从海水养殖石斑鱼体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高致病性虹彩病毒,是中国和东南亚海水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病毒性病原之一。然而,目前对SGIV感染致病的分子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方兴未艾,因其长度较短、没有免疫原性等特点而成为治疗疾病的新型靶点。团队为揭示SGIV在其感染过程中是否编码miRNA,将感染了SGIV不同时期的石斑鱼胚胎细胞混合后构建小RNA库,进行Illumina/SolexaRNA深度测序。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确定16条SGIV编码的miRNA序列,其中一条与2型单纯疱疹病毒编码的miR-H4-5p具有高度同源性,提示miRNA在远缘病毒种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这16个新发现的miRNA散在分布于SGIV基因组中,其中三个定位于ORF057L。同时发现SGIV编码的miRNA在其3'端或5'端存在序列或长度的异质性,可能会影响其与靶基因的识别。荧光定量PCR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了这16个miRNA的表达水平和潜在的生物学活性,证实其中11个miRNA确实存在于SGIV感染的石斑鱼胚胎细胞中,并发挥生物学功能。
以前只有人类和哺乳动物编码miRNA的研究报道,其中报道较多的为疱疹病毒科的各成员。该研究首次在国际上证实了海洋病毒也可以编码功能性miRNA,将miRNA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该项研究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资助。
【新海洋病毒可编码功能性miRNA】相关文章:
★ 海洋生命发展
★ 古植物——工蕨
★ 海洋生命的大发展
与“新海洋病毒可编码功能性miRNA”相关文章
细胞治疗技术迎来医学新浪潮 生物谷十年聚焦产业发展
重磅!疫苗新贵康希诺完成4.5亿元融资:加速新型人用疫苗研发
最新报告!“掌上测序仪”为何越来越吸金?
“十三五”食品工业发展意见出炉 加快发展功能性食品
JALA成世界首次3D打印出亚洲人皮肤企业
金宇携手西门子打造智能化生物科技产业园
医健产业奥斯卡——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奇璞奖”(2016)颁出
百亿基因检测市场不好啃
6.5亿美元,纽约欲打造下一个生物技术中心
抗菌肽叩响抗生素替代大门
【临界点】精准医疗与大数据引爆1.1万亿基因测序市场
微生物检测大有可为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