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资讯 >研究发现灵长类“演化滤器”

研究发现灵长类“演化滤器”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6-05-18 发表| 教学分类:生物资讯

学习园地

5月6日,美国《科学》杂志刊发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及其团队的一项成果。他们发现,发生于3400万年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灵长类的演化轨迹,而且这种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关系到人类的非洲起源。

研究发现,发生在距今3400万年前的全球气候剧变标志着始新世的结束和渐新世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南极冰盖急剧扩大,海平面急剧下降,森林大面积消失,热带雨林退缩到低纬度地区,干旱开阔的生境急剧扩展,地球由此从大“温室”变成大“冰屋”。

由于灵长类动物对温度非常敏感,因此原来繁盛于北美、亚洲北部和欧洲的灵长类近乎完全灭绝。而在非洲北部和亚洲南部仍保留有热带丛林的区域,它们得以幸存。在非洲,狐猴型的灵长类几乎完全绝灭,只有少数小个体种类生存下来,而类人猿的多样性急剧增加。在亚洲,情况恰好相反:狐猴型的灵长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但类人猿的种类急剧减少,原有的大体型类人猿均已灭绝。

受迫于古气候环境剧变的压力,动物演化支系发生了明显的再组织。倪喜军团队把该现象归结为“演化滤器”效应。始新世—渐新世过渡期这个“演化滤器”,强烈影响了灵长类动物的宏演化,使之演化轨迹发生巨大改变,而这一变化直接导致现生类人猿主要支系的产生。最早的类人猿化石出现于4500万年前的亚洲,但在经历了始新世—渐新世“演化滤器”作用之后,亚洲的类人猿走向灭绝,非洲的类人猿却走向繁盛之路,最终在非洲演化出猕猴和叶猴等旧大陆猴类、各种猿类以及人类。

【研究发现灵长类“演化滤器”】相关文章:

科学家发现千年冰川细菌可助人类活到140岁

科学家发现肺癌变异基因

美肯塔基矿井内发现3亿年前的鲨鱼颚骨化石(图)

美研究发现抗多种流感病毒人单克隆抗体

英科学家发现称地球比原来估算年轻7000万岁

云南禄丰发现新属新种恐龙化石(图)

研究发现普通的遗传变异与额颞叶前性有关

研究发现青少年长时间玩PSP容易患"手掌病"

《细胞》:研究发现抑制黑色素瘤生长蛋白

研究人员发现能增加房颤风险的基因

最新生物学习园地
热门生物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