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知识大全 >微生物学概论(精)

微生物学概论(精)
来源: 查字典生物网| 2016-07-20 发表| 教学分类:生物知识大全

学习园地

第一节微生物学基本概念(1)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

二、微生物的特征(1)

三、微生物的作用(2)

四、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类地位(3)

五、微生物的细胞水平分类(3)

六、微生物的命名(5)

第二节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史(6)一、史前期(6)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生命自然发生说”的否定(6)

三、病原微生物的研究(8)

四、病毒的发现(9)

五、微生物生理学发展时期(9)

六、现代微生物学发展时期(9)

七、免疫学发展时期(10)

八、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领域重大成就(10)

第一篇微生物学概论

第一章细菌(15)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5)一、细菌的大小(15)

二、细菌的形态(16)

三、细菌染色法(21)

第二节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1)一、细菌的基本结构(22)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32)

第三节细菌的繁殖(37)一、细菌的繁殖方式(37)

二、细菌的菌落特征(38)

第四节细菌与人类的关系(39)一、细菌在制药工业中的作用(39)

二、细菌的致病性(39)

三、常见的病原性细菌(41)

第二章放线菌(44)第一节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44)一、菌丝(44)

二、孢子(46)

三、放线菌细胞的基本结构(47)

四、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48)

第二节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49)一、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49)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50)

三、放线菌的培养条件(50)

第三节放线菌代表属(51)一、链霉菌属(51)

二、诺卡菌属(51)

三、小单孢菌属(52)

四、链孢囊菌属(52)

五、游动放线菌属(53)

六、高温放线菌属(54)

七、弗兰克菌属(54)

八、放线菌属(54)

第四节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55)一、放线菌的致病性(55)

二、放线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56)

第三章其他原核微生物(58)第一节螺旋体(58)一、生物学性状(58)

二、致病性螺旋体(58)

第二节立克次体(61)一、生物学性状(6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61)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62)

四、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62)

第三节衣原体(63)一、生物学性状(6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64)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64)

四、主要病原性衣原体(64)

第四节支原体(64)一、生物学性状(65)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66)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66)

四、主要病原性支原体(67)

第四章真菌(68)

第一节酵母菌(69)一、形态和结构(70)

二、繁殖方式、生活史及培养特征(73)

三、常见酵母菌(76)

四、酵母菌与医药工业(78)

第二节霉菌(79)一、菌丝的形态和结构(79)

二、霉菌细胞的基本结构(81)三、霉菌的生长和繁殖(82)

四、霉菌的代表属(88)

五、霉菌与医药工业(91)

第五章病毒(94)第一节病毒的大小、形态、化学组成、结构和分类(94)

一、病毒的大小(94)二、病毒的形态(94)

三、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97)

四、病毒的分类(101)

第二节病毒的增殖(103)一、吸附(103)

二、侵入和脱壳(103)

三、生物合成(104)

四、装配(108)

五、释放(108)第三节病毒的培养(108)一、动物接种(108)

二、鸡胚培养(109)

三、细胞培养(109)

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现象(109)

第四节干扰现象和干扰素(111)一、干扰现象(111)

二、干扰素(112)

第五节抗病毒化学疗剂(114)一、抑制病毒侵入与脱壳(115)

二、抑制病毒核酸合成(115)

三、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116)

第六节噬菌体(116)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116)

二、噬菌体的增殖(118)

三、噬菌斑及噬菌体效价(120)

四、一步生长曲线(121)

五、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生活周期(122)

六、噬菌体的应用(123)

第七节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24)一、病毒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124)

二、病毒的致病性和机体的免疫性(124)

三、病毒与人类疾病(125)

第六章微生物的营养(134)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34)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34)

二、营养要素及生理功能(135)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39)一、营养类型的划分依据(139)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40)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运输(141)一、被动扩散(142)

二、促进扩散(142)

三、主动运输(143)

四、基团转位(144)

第四节培养基(144)一、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45)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46)

三、常用的培养基(147)

第七章微生物的代谢(149)第一节微生物代谢概论(149)一、微生物代谢的类型(149)

二、微生物代谢和酶(151)

第二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及能量产生(153)一、葡萄糖分解途径(153)

二、发酵(158)

三、呼吸作用(164)

四、自养微生物的能量转化(171)

第三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与鉴定反应(175)一、多糖分解(175)

二、糖分解及碳源利用(178)

三、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分解(179)

第四节微生物的合成代谢(181)一、合成代谢的三要素(181)二、糖的生物合成(182)三、合成代谢的特殊产物(184)

第五节微生物代谢的调控(186)一、酶活性的调节(186)

二、酶合成的调节(188)

三、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模式(192)

四、代谢调节理论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194)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198)第一节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与繁殖(198)

一、细菌的个体生长与繁殖(198)

二、真核细胞微生物的生长(200)

第二节微生物的群体生长(201)一、测定群体生长繁殖的方法(201)

二、微生物的群体生长(204)

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208)

一、营养物质(208)

二、温度(208)

三、pH(209)

四、氧气(209)

五、水的活度(210)第四节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11)一、纯培养(211)

二、分批培养(213)

三、连续培养(214)

四、同步培养(215)

五、厌氧培养(217)

第九章微生物的控制(219)第一节微生物控制的意义(219)一、微生物控制的意义(219)

二、基本概念(219)

三、死亡曲线(220)

第二节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222)一、热力灭菌法(222)

二、紫外线(226)

三、电离辐射(226)

四、滤过除菌(226)

五、其他物理方法(227)

第三节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228)一、消毒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229)二、化学疗剂(231)

第十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35)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35)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236)

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中的存在形式(237)

三、DNA的复制方式(243)

第二节基因突变(245)一、基因和性状(245)

二、基因突变(246)

三、突变的分子机制(250)

四、损伤的修复(253)

第三节基因的转移和重组(255)

一、转化(255)

二、接合(258)

三、转导(262)

第十一章菌种选育与保藏(268)第一节自然选育(268)一、菌种衰退原因的分析(269)

二、自然选育基本方法(270)

第二节诱变育种(270)一、诱变育种的工作流程(271)

二、突变的诱发(272)

三、突变株的筛选(273)

四、突变基因的表达(279)

第三节杂交育种(280)

一、常规的杂交育种(280)

二、原生质体融合(281)第四节基因工程(283)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283)

二、基因工程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应用(284)

第五节菌种保藏(284)一、菌种保藏的原理(284)

二、菌种保藏的方法(284)

三、菌种保藏的注意事项(285)

第十二章微生物的分类(287)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287)第二节微生物的分类单位(290)一、种(290)

二、亚种或变种(290)

三、型(290)

四、群或类群(291)

五、菌株或品系(291)

第三节微生物分类的依据(291)一、形态特征(291)

二、生理特性及生化反应(292)

三、血清学试验和噬菌体分型(292)

四、生态(293)

五、细胞壁成分分析(293)

六、红外光谱(293)

七、核酸分析和分子杂交(294)

八、数值分类法(295)

第四节微生物分类系统简介(296)一、细菌分类系统简介(296)

二、真菌分类系统简介(298)

三、病毒分类简介(299)

第二篇免疫学基础

概述(305)

第十三章抗原(308)

第一节构成抗原的条件(308)一、异物性(308)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308)

三、完整性(310)

第二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310)一、抗原的特异性(310)

二、抗原的交叉反应(312)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312)一、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12)

二、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312)

三、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313)

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313)一、异种抗原(313)

二、同种异型抗原(313)

三、自身抗原(314)

四、肿瘤抗原(314)

五、其他重要抗原(315)

第五节免疫佐剂(315)一、概念及生物学作用(315)

二、常见种类(315)

三、作用机制(316)

第十四章免疫系统(317)第一节免疫球蛋白(317)一、概述(317)

二、免疫球蛋白结构(318)

三、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321)

四、五类Ig的特性和功能(323)

五、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324)

第二节补体系统(325)一、概述(325)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327)

三、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功能(330)

四、补体激活的调控(332)

第三节细胞因子(333)一、细胞因子的概念(333)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333)

三、常见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334)四、细胞因子与临床(336)第四节免疫细胞膜分子(337)一、MHC抗原(337)

二、CD抗原(342)三、黏附分子(344)四、其他受体分子(345)

第五节免疫器官(345)一、中枢免疫器官(345)

二、外周免疫器官(346)

第六节免疫细胞(348)一、T细胞和B细胞(348)

二、抗原提呈细胞(354)

三、其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356)

第十五章免疫应答(358)第一节概述(358)一、免疫应答的基本类型(358)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358)

第二节细胞免疫应答(361)

一、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361)

二、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363)

三、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365)

第三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365)一、体液免疫应答过程(365)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368)

三、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368)

第四节免疫耐受(369)一、免疫耐受的类型(369)二、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370)

三、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370)

第五节免疫调节(370)一、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371)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373)

第十六章超敏反应(374)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374)一、发生机制(374)

二、临床常见疾病(376)

三、防治原则(377)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378)一、发生机制(378)

二、临床常见疾病(379)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380)一、发病机制(380)

二、临床常见疾病(381)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382)一、发病机制(382)

二、临床常见疾病(383)

第十七章免疫学的应用(384)第一节免疫预防(384)一、特异性免疫的种类(384)

二、人工主动免疫(384)

三、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385)

第二节免疫治疗(387)一、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387)

二、免疫增强剂(387)三、免疫抑制剂(389)

第三节免疫检测(390)一、抗原、抗体的检测(390)

二、细胞免疫测定法(395)

第三篇微生物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微生物制药(399)

第一节抗生素(399)一、抗生素的概念和分类(400)

二、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401)

三、抗生素的制备(403)

四、抗生素的生物合成(406)

第二节氨基酸(407)

一、氨基酸的应用(407)

二、氨基酸的生产方法(408)

三、氨基酸产生菌的选育(409)

四、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411)

五、赖氨酸的发酵(414)

第三节维生素(414)一、维生素C(414)

二、维生素B2(416)

三、维生素B12(416)

第四节甾体化合物(416)一、微生物转化工艺(417)

二、微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417)

第五节酶与酶抑制剂(419)一、酶制剂(419)

二、酶抑制剂(424)

第六节菌体制剂(425)

一、药用酵母(425)

二、活菌制剂(426)

第七节其他微生物制剂(426)一、核酸类物质(426)

二、生物碱(427)

三、微生物多糖(427)

四、螺旋藻(427)

第十九章抗生素药效学(429)第一节抗生素的体内和体外药效(429)一、体内抗菌试验(429)

二、体外抗菌试验(430)

第二节抗生素的含量测定(432)

一、抗生素的效价单位(432)

二、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测定法(433)

第三节抗药性(436)

一、抗药性的概念(436)

二、细菌抗药性产生的遗传机制(436)

三、细菌抗药性产生的生化机制(437)

四、抗药性的防止(438)

第二十章药物的微生物检查(440)第一节微生物与药物变质(440)一、药物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440)

二、药物变质与防护(442)

三、药物生产中的GMP和GLP(443)

第二节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444)一、直接接种法(444)

二、膜过滤法(445)

第三节非灭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446)一、细菌和霉菌总数(446)

二、控制菌检查(447)

附录微生物、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名词中英文对照表(452) 

【微生物学概论(精)】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四种学习方法,精学精用

我国的动物资源(哺乳动物)

生物怎样学?

我国首个杀蚊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学好高中生物的“八字策略”

首个天敌生物农药获登记

课堂上提高高中生物成绩

《当代生物学》:物种入侵可以产生“进化热区”

如何创造生物课堂教学艺术化

学好生物前需明白的三个观点

最新生物学习园地
热门生物学习园地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生物学习园地
学科中心